首页 > 文学
乡村货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通往春天  红波 摄

如今的乡村,难看见货郎的身影了,他们是我儿时盼望的人。

那时的货郎手摇叮当作响的拨浪鼓,肩挑货担,摆着一些针线、香烟、零食等日常生活用品,走村串巷。拨浪鼓发出的叮当声就像吸铁石一样,几乎能把一村人都吸引到货担跟前。小媳妇和老太太买点针头线脑、牙刷牙膏,男人们买一盒烟。大人们拗不过小孩子们,顺手就买了点糖果给他们打下牙祭,让他们的小嘴巴难得地嚼到欢喜和甜蜜。可以说,那时货郎挑的货担就是乡村移动的小卖部。

相比乡人关注生活用品的货担,古代的诗人们却把目光投向花担。李清照曾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的梅花,并高兴地斜簪云鬓,回家给老公出难题,让他评评自己和花谁更美。在小楼听了一夜春雨的陆游,想象着“明朝深巷卖杏花”。对于多情的诗人们来说,货郎挑着的针头线脑,哪及卖花郎挑来的诗情画意更能芬芳他们的诗句。

侠客们似乎不管这些,梁山好汉燕青就做了一回货郎的真人秀。要知道燕青在《水浒传》中不但是武艺高强的英雄,还是长相英俊、精通吹拉弹唱的文艺青年,京华名媛李师师都对他一见倾心。我想,他若肩挑货担走入乡村,在拨浪鼓拨出的节奏中,高唱一曲货郎太平歌,该引得多少村姑痴痴地守望。又想到晚唐诗中记载的那位春游少女,见到陌上“杏花吹满头”的英俊少年,竟想以身相许,厮守终生。那村姑像我小时候,盼望燕青这个心上的货郎合情理。

如今的农村日新月异,再难看见货郎的身影,时时可见的是走村串巷的外卖员。某种意义上说,外卖员就像以前的货郎,只不过他们已不再肩挑货架,而是跨骑摩托车,背双肩包,在四通八达的村路上风驰电掣!


编辑:庞华坚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市融媒体中心享有版权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须取得书面授权。对侵权行为,本中心将采取维权措施。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

法律顾问:广西海望律师事务所

吴松周 简家艳 李仕伟 0779-3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