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陈刚提出工作要求 蓝天立讲话 李莉在北海分会场作工作发言
1月20日,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安委会主任陈刚就做好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提出要求。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安委会主任蓝天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对过去一年我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分析研判当前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会议指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扛起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真正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聚焦关键重点、深化标本兼治,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地落实,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道路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道路货物运输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加大路面执法管控和源头治理力度,有效遏制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要系统推进多业态混合经营自建房安全综合治理,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健全经营性自建房审批机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及时化解苗头性风险。要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稳步推进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深入开展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要全面防控矿山、危化品、工贸、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要扎实抓好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高寒山区和桂北地区等重点区域冻雨、雨夹雪和道路结冰等灾害风险防控,统筹救灾资金和物资调拨发放,健全森林防灭火源头管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长效机制,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要突出做好春节、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深入排查道路、民航、铁路、水运等风险隐患,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无证经营等行为,加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力度,强化值班值守、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突,确保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有序。要拧紧责任链条、强化能力建设,紧扣“常”“长”二字,齐抓共管、协同发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防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安全力量。
会上观看了国务院考核巡查广西安全隐患视频。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分别通报有关情况。北海市、桂林市,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建厅作工作发言。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自治区安委会副主任许永锞主持会议。自治区政府秘书长钟得志,自治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中直、区直重点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县(市、区、开发区)设分会场。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安委会主任李莉在北海分会场参加会议并就北海市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发言。她表示,北海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扛起安全发展政治责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构建责任链条闭环;聚焦危化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强化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紧盯城镇燃气、海上旅游船艇、道路交通等民生关键领域,抓苗头抓源头织密安全网。2024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8.2%、12.5%、73.9%,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自治区会议结束后,李莉立即主持召开北海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我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研判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区会议精神,坚持底线思维,时刻警钟长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要举一反三、源头防范,抓好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要围绕道路交通、水上安全、消防安全、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工贸行业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要落实落细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统筹做好春运工作,强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严防森林火灾,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平安祥和喜乐的节日。要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履责主体、措施、时限、督查、成效“五责”闭环,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技能,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岗位值班、信息报送等制度,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市委常委、副市长麦成柱,市政府秘书长李柏强在北海分会场参会。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龚文颖 钟小启
本报全媒体记者: 谭华懿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