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山脚下种的红薯又被野猪拱了。”办公室的阿梅说,这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趁着周末大好的天气,带上帐篷,直接到位于曲樟山心村的阿梅家露营去。
驱车直接往曲樟方向,新修的公路沿着六湖水库一直延伸,“小洱海”果真名不虚传。世界那么大,那么多美好,把自己交给这里的高山大桥,湖边的稻田,山上的大风车,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从小小世界的自我迈向包容万物的大我。
车子过了六湖水库转了弯,弯进了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一条小黄狗摇着尾巴急急向我们跑来,阿梅下车迎向它,温柔地唤了一声:“阿旺!”黄狗欢快地绕着主人转了一圈,画面好温馨。阿梅家刚好在半山腰。水泥路一直铺到她家小楼的大门口,从门前往下看,鳞次栉比,青砖灰瓦,还有些经历了风雨磨蚀后褪色的漆木、墙皮,就那样默默相守,等待远方游子的归来。
傍晚时分,老房子屋顶的烟囱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农户人家烧柴火的松木叶香。鸡叫声,狗吠声,老木门吱呀声,老祖母唤孙儿们回家的声音,声声入耳,声声亲切,恍然回到童年。
阿梅的婆婆是客家人,热情好客。知道我们过来玩,特意做了公馆盖[壹] 和假篓肉粽,用料精选,柴火熬制好,配好豆豉姜丝酱汁,我们只嫌自己胃不够大。
夜晚,山里气温开始下降,我们都穿上了外套,在户外生了一堆火,仰望星空,夜空澄澈到手可摘星辰。星空下,火堆旁,大家都放下手机,开始闲聊。忙完了鸡狗猫的婆婆也开始加入我们,语调跳跃,用词风趣的客家话一下子吸引了我们。
“我们这一带林地多,耕地少。山上树林多,自然生态就会好啦。我们用的是山上引来的泉水,夜里常有猫头鹰在叫,我养的鸡有时候会被山上的狐狸偷吃,我山脚下种的玉米,红薯经常被野猪拱。”
“村里的阿财,以前生活很苦的,连房子都盖不起。后来政府帮忙,搞生态种养,养黑山羊,两年前,盖好房子,娶了媳妇了,日子一天天好多了。”
“现在,我们村中的老人可以到新建好的小花园里锻炼身体、聊天。政府帮忙把水泥路铺到各家各户门口,水塔也建设好了,我们的生活比起以前方便了很多。”
婆婆的唠嗑没有主题,没有条理,但是我们都听得很入神。
夜里,我们把帐篷搭在阿梅家的楼顶,繁星璀璨,夜色如水,朦胧了意境,弥漫了身心。我们在各自的帐篷里,枕着清风,数着星星,伴着虫鸣,逐渐鼾声四起。夜静了,心安了。
清晨,鸡鸣狗吠声唤醒了我们,把头探出帐篷,橘红色的霞光给青山绿水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边框,久违的睡到自然醒的感觉回来了。伸个长长的懒腰,仰天大喊了一声,回音在山中回荡,薄雾中的空气,有点润,有点甜。
六湖垌的稻米粥,软绵丝滑,配上米水浸出来的酸菜、野笋丝和小萝卜丁,酸脆爽口,从口腔到胃,给人满满的舒服感,这是客家人早餐的标配。
按原计划,我们早饭后船游六湖水库。上了农家游船,湖中景象令人欣喜不已。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湖面水清波平,两岸大大小小的丘岭时隐时现,偶有水鸟湖边游弋。坐在船头,尽管中午艳阳高照,湖面却是凉风沁人。船上笑语常常,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游船从旁边迎面而过……
直至下午,我们才依依不舍下船。在这里,我们遇见曲樟的蓝,赏过六湖水库的清。才下船头,思念在心头。
(作者为北海人,中学教师。)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