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信息自助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从网上订了一个耳夹式耳环,配我的紫衣紫帽很带劲儿。不多一会儿,一大堆耳夹式耳环就给我发来,红色的白色的花苞体叶片式的都来了,像投喂一只喜欢吃耳夹式耳环的水里游鱼。这个事儿谁都不陌生,网络时代嘛,大数据足够瞬间让我们被知道去了哪里、喜欢什么物品,商家比我们肚子里的虫子更知晓我们肚子里的想法。”作家高伟是杂文大作手,能从生活小事掘出大问题,她由此想到,“我们是不是都陷入了信息投喂的陷阱之中?我们是不是都也是井里的两只青蛙?”

信息投喂“这个事儿谁都不陌生”,我也不陌生,还曾为此出过一回大丑。曾经出过一本小书,有段时间爱去网上搜索,只搜两三次吧,之后只要打开电脑,左下角便出现书名,我以为全网都在推呢,即刻喜滋滋转朋友圈:小书何德何能,竟能全网在转?恰好一位朋友看到,告诉我,你是电脑在“投喂一只喜欢吃耳夹式耳环的水里游鱼”。还好,朋友圈删得快,只是小面积出丑。

“信息投喂”,投喂两字用得太精准了,信息如汪洋大海,你能看到的,是想让你看到的,我们只是坐在井里,等着他人给我们投喂信息,我们吃信息吃撑了,就喜欢吐出词语来,发表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可惜,你看到的信息,只是算法的投其所好,你却误以为掌握了世界真相,因此争啊吵啊,评世界局势,论国际风云,那般鼓腹而歌的模样,真真像极了井底的那只青蛙。

曾在一个群里,与人争论一个国际问题,一位兄弟给文明定义,说某国很文明,某某财产公开啦,新闻与言论某某啦,等等,鄙人嘴痒,插了一句:滥杀无辜与炮击记者,也是文明吗?这兄弟马上问:这有信息源吗?兄弟问我这话,我吃惊不小。这些信息,在群里有很多人转发过很多次,只要百度一下,会跳出一串串一页页新闻。这兄弟算是喜欢争论的,守群比较积极的,对国际问题也蛮关注的,怎么就不知道这些信息?

推想来,这个不是信息投喂,而是信息自助餐。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暴增,好像一盘景象壮阔的信息大餐都端上食堂,供我们自选,我们会选哪些信息呢?因为是自助餐,你会吃信息吃撑,但也不是所有信息都品尝,没有一个人能吃下整个食堂,没有一个人能掌握所有信息。

设若你要对某种菜品来评头论足呢,那么,你是不是该把这些菜品都品尝一下?不曾吃过海鲜,却来评论海鲜,不曾吃过山珍,却来评论山珍,不在自己常识之类,却来评论这个常识,肯定不是当代大咖的本事,却是当代大咖的嗜好。爱吃鱼头,却以为尝到了整条鱼的味道,很多网络美食家,都是这么干的。

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信息,大量收集;能推翻自己观点的信息,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见而不信——不是从事实与史实去给自己做证明题,只是为了给自己观点做证明题,才去截取事实与史实。他们去吃自助餐,只吃自己爱吃的食物,他们申论证明题,只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样的争鸣,出不了思想,只能出得了杠精。

信息的投喂,在这里便有另外一种意思了,因为你好这一口,所以给你喂这一口。某人持某一立场,能支持这个立场的信息,源源不断给投喂过来,不同这个立场的网文与视频,信息与新闻,都井水不犯河水一般,不再进入某人视野,诸位可以看看手机上,你常常喜欢看的那类新闻,是不是常常出现?你由此以为,所有信息都是支持你的,你由此以为自己掌握了事实真相,掌握了人间真理,从此顾盼自雄,从此气焰嚣张,从此唯我独尊,从此领袖群伦,凡与之持异见者,不是认知低,就是蠢与坏。

与你持异见的多呢,不支持你观点的信息更多呢,阁下对此怎么处理呢?“支持某某而不支持某某的,请你从我朋友圈自动删除”,不赞同他观点者,一键删除,不支持他的信息,从不点开,自此以为天下人都站他那边,自我感觉人多势众,可以号令天下了。

喜欢吃食物自助餐的,多半虚胖;喜欢吃信息自助餐的,或不是青蛙,而是一只悬空的气球,从自我膨胀起,开始自爆。

编辑:潘沁
相关稿件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