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海日报》报道,在北海有一支由残疾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这是市残联根据他们的特长,从各行各业挑选出的爱心使者。他们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理念,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活跃在有需要的人群中,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志愿服务大多都是由健全人来承担,而服务的对象也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居多。而我市成立残疾人志愿服务队,用他们的专长和特点,为社会奉献爱心,应尽自己微薄之力,这是一种知恩图报,爱心反哺的表现,也是自强自立,振作信心,不向命运挫折低头,唤起实现人生价值勇气的具体行动。据悉,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多场,受益群众达1000多人次。对于他们的爱心行动,以及为之付出的一点一滴,闻者无不为之点赞。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政策,在就业创业、康复治疗、日间照料、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暖心贴心的保障措施,以让每一个残疾人的生活都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精心扶持下,一批残疾人士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困境,走上了成功之路。他们当中,有通过勤学苦练,学习广告艺术设计,终成自主创业小老板的钱宗文;有发挥自己从事养殖之所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发展养猪、养虾,成为远近闻名养殖能手的利广存;也有潜心文学创作研究,专注心理咨询,成为一名媒体公众人物的林雨青;更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代表中国队征战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用一条独腿骑出了手摇自行车世界第一传奇人生的刘伟……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是残疾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世人应当向之看齐的榜样。
世上无难事,最怕有心人。普通人做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得到。同样,残疾人也能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志愿者,这是观念转变,也是社会进步。相扶相助是美德,社会当中每一员,不论是健全人也好,残疾人也罢,不仅是社会文明的享有者,也是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能帮到他人,我很快乐!”这种来自残疾人志愿者的内心感受,是最真实,最真切,而又朴实无华的心灵呼唤。正所谓爱心不分老少,也无大小之分,哪怕是一点一滴,也充满着浓浓的爱意,让社会更温暖,人间情更浓。
我们乐见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身行动,用自己的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感恩他人。不过,毕竟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多关心、呵护。残疾人由“被服务”,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这种转变,不是一时一事就能练就的本领,也不是大多数的残疾人所能达到的。着眼未来,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措施,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走向社会,这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在残疾人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定他们的信心,助长他们的爱意,这不失为一种强心灵、助行动、促自强之举。除此之外,也当从更多层面推动残疾人工作向前发展,比如,该有的政策措施要尽快落实,现有的一些服务保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从新闻媒体获悉,近日,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发布《自治区残联关于转发北海市合浦县残联残疾人证“一次通办”试点工作经验做法的通知》,向全区推广合浦县残联残疾人证“一次通办”试点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让残疾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不断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类似这样的举措,应当多些,更多一些。(黄富维)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北海日报》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抖音号,“晚观北海”微信公众号,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包括不限于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支付稿酬。对侵权行为,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779-2037559